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臺灣吧。淺談日治時期的影片

孩子們,歷史終歸是歷史,
我們依然要以客觀、理性的角度看待我們過去曾經歷過的事情,
並引以為借鏡。

讓我們一起觀賞
臺灣吧

(請點擊以上的連結!)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日治時期之歌

。日治時期之歌。

大家目前只用先記到剪髮辮之前喔!



日治時期之歌
清光緒二十年 1894年夏天
日本清廷對決 開戰在朝鮮
清政府不團結 甲午戰爭被痛電
派李鴻章出面 到日本簽馬關條約
可憐
民主國唐景崧 總統只當了十天
躲上德國商船 到海角天邊
武裝抗日不斷 靠警察維持治安
保正甲長倒楣 工作一堆還沒有錢
噍吧哖 西來安事件
余清芳帶領 1915
想太美 被日本人發現
武裝抗日轉為理性和平解決
林獻堂 為民主奉獻
爭取設臺灣議會而請願
蔣渭水 創文化協會
開放半數街庄協議會員
喚醒了臺灣人的民族自覺
中日戰爭爆發 一開打就是八年
逼臺灣皇民化 實在夠陰險
說日語在外面 不准再祭拜祖先
通過各種考驗 國語之家貼你門前
總督府 讓臺灣改變
積極宣導公共衛生觀念
剪髮辮 纏足風俗不見
設立時間節提醒要遵守時間
總督府 辦救濟事業
巡迴義診 提供工作機會
戴仁壽 創辦痲瘋病院
專門收容乞丐的是施乾
創辦慈善機構為社會貢 獻
有差別 在教育方面
爭取就學機會 海外留學
杜聰明 是臺灣第一位
醫學博士 學術上有卓越貢獻
黃土水 雕塑很優美
陳澄波專長是油畫彩繪
鄧雨賢 創作了音樂
臺灣民謠望春風雨夜花
臺灣藝術文化更豐富多元

清代後期之歌

。清代後期之歌。

(點擊歌名會有超連結)
這是現在班上同學們音樂課在吹的"青花瓷"曲調,
搭配社會課第一章的清代後期歷史事件,
以下附上歌詞,
大家要用心記下來喔!



清朝後期之歌
清末的貿易海港 不對外開放
強烈自大意識下 不與人來往
英法等西方列強 逼清廷通航
臺灣成為西方貿易門窗
英國商人 來了 淡水紅毛城旁
設立商務領事館 和臺灣通商
賣茶葉有德記洋行
經濟從南部移向北方
西方的傳教士 傳教很積極
辦醫療建學校 皆不遺餘力
發行臺灣府城教會報巴克里
為教育的發展而努力
理學堂大書院 由馬偕創設
並設立最早的 女學堂校舍
以醫療方式傳到英國馬雅各
我們要記得
日本漁民從琉球 遇船難漂流
誤闖了番社部落 被番人滅口
日本向清廷要求 賠償沒結果
攻打牡丹社找兇手 報酬
清廷派沈葆楨 來臺加強防務
北部增設臺北府 控制更穩固
限制來臺禁令廢除
修築東西部越山道路
牡丹社事件後 建立恆春城
首座西式砲臺 是億載金城
結束與法國在北臺灣的戰爭
清廷將臺灣設為行省
任命劉銘傳為 第一任巡府
清查統治領土 增稅賦收入
在新竹到基隆之間修建鐵路
運輸更快速
首座蒸氣火車 叫做騰雲號
加強各地連絡 鋪設了電報
培育人才並創辦新式的學校
開辦郵政 信件貼郵票
建設西嶼砲臺 為鞏固澎湖
臺北城蓋電燈 在重要道路
許多西方文化持續不斷傳入
臺灣更進步